原CQC青島分中心陳勇老師從事線纜行業40余年、從事企業產品認證和生產許可證30余年、在認證機構工作15年,在日常工作中的長期積累和經驗匯總下,編著的這本《電線電纜產品強制性認證、生產許可證—管控 簡明實用基礎教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教程結合現行最新的國家、行業相關法規、政策、規則、細則、標準等,結合產品認證和生產許可證工廠檢查的要求,為工廠提供簡明實用的管控要求和方法。在報經陳老師本人同意后,將該書內容通過本公眾號推送給大家,在此對陳老師為電纜行業的無私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教程共包括以下九個部分:
一、產品認證、許可證制度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簡介
二、電線電纜產品認證、許可分類、范圍
三、電線電纜產品認證、許可證辦理流程、要求、證書
四、電線電纜產品認證、許可證工廠檢查依據及基礎要求
五、電線電纜產品認證、許可證工廠過程控制基本要求
六、工廠的關鍵工序/過程控制要求
七、強制性產品認證工廠檢查
八、GB/T 9330及GB/T 12706新舊標準變化簡介
九、GB/T 19666-2019與GB/T 19666-2005新舊標準變化簡介
今天推送第八部分:GB/T 9330及GB/T 12706新舊標準變化簡介請持續關注后續部分的精彩內容!
GB/T 9330及GB/T 12706新舊標準變化簡介
新標準GB/T 9330-2020代替了三個舊標準GB/T 9330.1-2008;GB/T 9330.2-2008;GB/T 9330.3-2008,于2020年3月31日發布,2020年10月1日實施。
GB/T 9330-2020與GB/T 9330.1-2008;GB/T 9330.2-2008;GB/T 9330.3-2008標準的主要技術變化:
1、增加了銅/塑復合帶(箔)屏蔽(見4.1.3,銅/塑復合帶(箔)屏蔽代號為 P4);2、修改“固定敷設用電纜的導體”為“硬結構電纜的導體”、“移動敷設用電纜的導體”為“軟結構電纜的導體” (見7.1.2); 3、增加了交聯聚乙烯絕緣的收縮試驗和吸水試驗(見表5);4、增加了金屬(復合)帶金屬層最薄處厚度要求、金屬(復合)帶屏蔽繞包搭蓋率要求和金屬絲編織屏蔽單絲直徑的考核要求(見7.4); 5、增加了擠包、繞包內襯層厚度的考核指標和繞包內襯層平均厚度測試方法(見7.5.3); 6、增加了鎧裝鋼帶厚度和鎧裝鋼絲直徑的考核要求和鎧裝層尺寸測試方法(見7.6.2); 10、增加了護套的機械物理性能要求(表12、表13); 12、增加了電纜非金屬材料無鹵性能要求和氟含量試驗要求(見表15); 14、增加了電纜外徑上限值的計算方法(見附錄A.2.7)。 注:1)新標準GB/T 9330-2020一共有14處發生修改和增加,其中增加的有12處,修改的僅有1 處,刪除的有1處。 2)新標準GB/T 9330-2020中所涉及的所有絕緣和護套材料均發生變化,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重新確定絕緣和護套原材料的供應商及性能要求是否滿足新標準。 3)新標準GB/T 9330-2020中所涉及的增加內容較多,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修訂相關工藝技術文件及檢驗文件要求,以滿足新標準要求。新標準GB/T 12706.1-2020;GB/T 12706.2-2020;GB/T 12706.3-2020;分別代替了三個舊標準GB/T 12706.1-2008;GB/T 12706.2-2008;GB/T 12706.3-2008。均于2020年3月31日發布,2020年10月1日實施。
一、GB/T 12706.1-2020與GB/T 12706.1-2008標準的主要技術變化: 1、修改了內襯層材料的要求(見7.2.2,2008版的7.1.2); 2、修改了擠包內襯層的規定(見7.2.3和表9,2008版的7.1.3和表8); 3、修改了繞包內襯層的規定(見7.2.4,2008版的7.1.4); 4、修改了銅帶屏蔽搭蓋率的規定(見9.2.3,2008版的9.2.3); 5、修改了鉛套標稱厚度的計算公式(見第11章,2008版的第11章); 6、修改了鎧裝材料的規定(見12.2,2008版的12.2); 7、增加了粗圓金屬絲的標稱直徑規定以及鎧裝下隔離套或內襯層標稱厚度規定(見12.4、表10和12.6); 8、修改了外護套厚度的規定(見13.3,2008版的13.3); 9、增加了鋁合金導體的直流電阻要求(見15.2); 10、修改了非金屬護套的測量要求(見16.5,2008版的16.5); 11、增加了繞包帶搭蓋率和間隙率的測量(見16.10和16.11); 12、增加了繞包內襯層和(或)包帶墊層厚度測量(見16.12和18.4); 13、修改了非金屬護套的測量要求(見18.3,2008版的18.2); 14、修改了高溫壓力試驗要求(見18.9.1,2008版的18.7.1); 15、修改了單根阻燃試驗的要求(見18.16.1,2008版的18.14.1); 16、修改了成束阻燃試驗的要求(見18.16.2,2008版的18.14.2); 17、修改了煙密度試驗要求(見18.16.3,2008版的18.14.3); 18、修改了黑色聚乙烯護套碳黑含量測試的適用對象(見18.17.1,2008版的18.15.1); 19、刪除了熱延伸試驗負荷時間(見表14和表15,2008版的表17和表22); 20、增加了有一根小截面的三芯電纜的纜芯假設直徑計算公式(見A.2.3); 22、增加了繞包搭蓋率和間隙率的測量和計算(見附錄C); 23、增加了成品電纜交貨長度和標志要求(見E.3.2和E.3.3); 24、增加了無鹵阻燃護套電纜安裝時環境溫度推薦(見E.4.1)。 注:1)新標準GB/T 12706.1-2020一共有24處發生修改、刪除和增加,其中增加的有9處,修改的有14 處,刪除的有1處。 2)新標準GB/T 12706.1-2020中所涉及的增加和修改內容較多,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修訂相關工藝技術文件及檢驗文件要求,以滿足新標準要求。 3)新標準GB/T 12706.1-2020中所涉及的主要/關鍵原材料基本無變化,但是相關輔助材料變化較多,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重新確定輔助原材料的供應商及性能要求是否滿足新標準。二、GB/T 12706.2-2020與GB/T 12706.2-2008標準的主要技術變化:
2、 增加了對無鹵阻燃電纜絕緣、內襯層和填充、隔離套和外護套的要求(見6.1、8.2.2、13.3.3、14.2和表5 );3、增加了額定電壓18/20(24)kV電纜的標稱絕緣厚度規定(見表7和表8); 4、修改了擠包內襯層和繞包內襯層的要求(見8.2,2008版的8.1); 5、修改了銅帶搭蓋率的規定(見10.2.3,2008版的10.2.3) 6、修改了鉛套的標稱厚度計算公式(見第12章,2008版的12.1); 7、修改了鎧裝材料的規定(見13.2,2008版的13.2); 8、增加了粗圓金屬絲直徑的規定以及鎧裝下隔離套或內襯層標稱厚度規定(見13.4、表10和13.6); 9、修改了外護套厚度的規定(見14.3,2008版的14.3); 10、增加了試驗中電纜導體溫度的確定方法(見15.4和附錄C); 11、增加了有半導電層外護套的耐壓試驗(見16.1和16.5); 12、修改了對非金屬護套厚度的要求(見17.5.3和19.3,2008版的17.5.3和19.2); 13、增加了繞包帶搭蓋率和金屬帶間隙率的測量(見17.11); 14、增加了繞包內襯層和(或)包帶墊層厚度測量(見17.12和19.26); 15、修改了彎曲試驗圓柱體直徑的規定(見18.2.4,2008版的18.1.3); 17、增加了無鹵阻燃(ST8)護套料的機械性能、高溫壓力、低溫性能、燃燒性能和吸水性能試驗(見19.6、19.7、19.9、19.10、19.16、19.25、表21和表25); 18、修改了電纜不延燃試驗(見19.16,2008版的19.14); 19、修改了黑色聚乙烯護套炭黑含量測試的適用對象(見19.17.1,2008版的19.15.1); 20、修改了電纜安裝后電氣試驗的要求(見20.3.1,2008版的20.2.1); 21、刪除了熱延伸試驗負荷時間(見表15和表16,2008版的表19和表23); 22、修改了絕緣的電氣試驗要求(見表17,2008版的表15); 25、增加了阻燃電纜的產品表示方法(見G.1.3); 26、增加了成品電纜交貨長度和標志要求(見G.2.2和G.2.3); 27、增加了無鹵阻燃護套電纜安裝時環境溫度推薦(見G.3.1)。 注:1)新標準GB/T 12706.2-2020一共有27處發生修改、刪除和增加,其中增加的有15處,修改的有11 處,刪除的有1處。 2)新標準GB/T 12706.2-2020中所涉及的增加和修改內容較多,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修訂相關工藝技術文件及檢驗文件要求,以滿足新標準要求。 3)新標準GB/T 12706.2-2020中所涉及的主要/關鍵原材料發生增加和變化,相關輔助材料也發生變化,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重新確定輔助原材料的供應商及性能要求是否滿足新標準。三、GB/T 12706.3-2020與GB/T 12706.3-2008標準的主要技術變化:
1、增加了ST8無鹵混合護套料(見第1章和表4); 2、刪除了ST1和ST3護套材料(見表4、表16、表18、表19和表20,2008版的表4、表13、表15、表16和表17);3、刪除了第1種銅導體(見第5章,2008版的第5章); 4、增加了對無鹵低煙阻燃電纜絕緣、內襯層和填充、隔離套和外護套的要求(見6.1、8.2.2、13.3.3、14.2和表5 );
6、修改了內襯層和填充的技術要求(見8.2,2008版的8.1); 7、修改了鉛套的標稱厚度計算公式(見第12章,2008版的12.1); 8、修改了鎧裝材料的規定(見13.2,2008版的13.2); 9、增加了粗圓金屬絲直徑的規定以及鎧裝下隔離套或內襯層標稱厚度規定(見13.4和表8、13.6); 10、修改了外護套厚度的規定(見14.3,2008版的14.3); 11、增加了試驗中電纜導體溫度的確定方法(見15.4); 12、增加了有半導電層外護套的耐壓試驗(見16.1和16.5); 13、修改了對非金屬護套厚度的要求(見17.5.3和19.3,2008版的17.5.3和19.2); 14、增加了包帶搭蓋率和間隙率的測量要求(見17.11); 15、修改了彎曲試驗圓柱體直徑的規定(見18.5,2008版的18.1.3); 16、增加了ST8無鹵護套混合料的機械性能、高溫壓力、低溫性能、燃燒性能和吸水性能的試驗(見19.5、19.6、19.9、19.15和19.24); 17、修改了電纜不延燃試驗(見19.15,2008版的19.14); 18、修改了黑色聚乙烯護套炭黑含量測試的適用對象(見19.16,2008版的19.15); 19、增加了ST8無鹵護套混合料的機械性能和特殊性能試驗方法和要求(見表18和表21); 20、修改了同心導體和金屬屏蔽使直徑增加數值的規定(見表A.2,2008版的表A.2); 23、增加了阻燃電纜的產品表示方法(見G.1.3); 24、增加了成品電纜交貨長度和標志要求(見G.2.2和G.2.3); 25、增加了無鹵阻燃護套電纜安裝時環境溫度推薦(見G.3.1)。 注:1)新標準GB/T 12706.3-2020一共有25處發生修改、刪除和增加,其中增加的有14處,修改的有9處,刪除的有2處。 2)新標準GB/T 12706.3-2020中所涉及的增加和修改內容較多,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修訂相關工藝技術文件及檢驗文件要求,以滿足新標準要求。 3)新標準GB/T 12706.3-2020中所涉及的主要/關鍵原材料發生增加和變化,相關輔助材料也發生變化,工廠應按新標準的要求重新確定輔助原材料的供應商及性能要求是否滿足新標準。對于上述產品標準的變化,工廠應在產品的標識、結構、性能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相關的產品標識、結構、材料、生產、檢驗、過程控制等各個內容進行更改,以保證新標準執行之日起,產品能夠滿足新標準的要求。